胎教音乐从胎教音乐网开始!

14岁吴优7个月自学完成高中课程考入大学(妈妈是小学教师)

小学连跳两级




  小学4年级一上完就直接上了初中,初中毕业考上重庆一中。
  高中依靠自学
  放弃到重庆一中学习,每个月自学完成高中一学期的各科课程。
  吴优生于1995年4月,我市垫江县人。父亲吴军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,母亲欧阳淑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。
  14岁考过大学重本线,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,吴优这个“神童”是如何炼成的?昨日,记者了解到她的成长故事。
  幼儿园:并无特别超常之处
  上小学之前,吴优跟其他同龄小朋友一样,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异之处。母亲欧阳淑说,她跟所有的父母一样教育着孩子,最大的愿望是宝宝能健康成长。
  母亲能回忆得起的唯一一件特殊事件,是在吴优两三岁的时候,舅舅给她买回一套彩画的故事书。那时,小吴优连话都还说不清楚,就一直缠着舅舅不间断给她讲,一天就将整套12本故事书讲完了。这让大人们都有点吃惊:“咦,这个娃儿还喜欢学习看书也!”
  小学:连跳两级直升初中
[attachment=127]
  第一次发现女儿的“超常能力”是她上了小学之后。
  欧阳淑说,吴优刚上1年级时,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,她找一位语文老师借了一盘少儿讲故事的影碟,临走时这位老师还特地叮嘱欧阳淑:“回去把影碟放起,一句一句地抄下来,再慢慢教孩子记。”
  回到家里,欧阳淑放下影碟就去楼下买菜。十几分钟后回来,她发现女儿正在看这个讲故事的影碟。“这个还用背啊?我全部都记得了!”吴优说。
  母亲大吃一惊,以为女儿在说笑话。没想到,吴优关上电视,一字一句将长达五六分钟的故事全部背诵了下来。
  从这件事之后,父母意识到女儿的记忆力、理解力都有点超常。果然,在学习中,吴优成为典型的“吃不饱”学生,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能飞快完成,到二三年级时就喜欢去做五六年级的题。
  3年级的那个暑假里,吴优在家里把五六年级的教材翻出来看,把上面的语文、数学题都做完了。
  父亲一看,女儿提前把高年级的知识都学了,以后不能再去重复,经过再三考虑,等她4年级一上完就直接去上初中。
  初中:“小神童”初露锋芒
  垫江中学是当地最好的中学,吴优的父亲吴军在这里任教。当校长听说吴军要送只上了4年级的女儿来上中学,他还是有点疑惑,要求吴优必须参加入学考试,跟得上才能读。
  “考就考,考不过,我就不来读。”吴优自信地答应了。
  在这场几百人参加的初一入学考试中,比其他孩子小两岁的吴优居然考了第40名,这让老师们都对她刮目相看。上初中后的第一次半期考试,吴优又考了全年级第3名,同学们都称她是校园里的“小神童”。
  2008年中考,吴优考了700多分,被重庆一中录取。她对这个成绩非常不满意:“我这次没有发挥好,正常水平应该在730分以上。”
  正是女儿的这种自信,让父亲吴军萌发了要送女儿去考中科大少年班的想法。
  高中:7个月学完高中课程
  与女儿沟通之后,吴军力排众议决定为吴优制订一个少年班的详细计划,放弃去重庆一中上高中的机会,在家自学高中课程,提前参加高考。
  “每个月要完成高中一学期的各科课程。”吴军说,这是他为女儿制订的学习目标。为此,他在学校里给女儿找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作为学习场地。每天,吴优跟着校园里的铃声按时作息,按照自己的学习日程进行自学,碰到不懂的,就去请教父亲的同事们。
  从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,短短7个月时间,吴优学完了高中3年的课程,最后3个月里跟着高三的学生一起复习冲刺。
  2009年高考,只学了几个月的高中课程,吴优就考了228分,超出了当年的重点本科线,但是未能达到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线。随后,她到重庆18中学继续读书,得到名师指点。今年高考,她终于得偿所愿。
  □对话父亲
  女儿不是神童
  靠的是自主学习能力
  吴军,垫江中学英语教师,他是女儿“少年班培养计划”的策划者和坚定实施者。
  记者:怎么会想到让女儿7个月学完高中课程这么近似疯狂的计划?
  吴军:作为一名中学教师,我对中学课程有足够的了解,各学科的知识内容大多是重复的。另外,对女儿的智力水平、接受能力非常了解,也很有信心,她1年时间完全能学完。
  记者:对女儿的这个培养计划,有没有人反对?
  吴军:一开始有很多人反对,他们都说我这是异想天开,会废了孩子的一生。但是女儿只学了1年,就考上重点大学分数线,所有的反对声就消失了。
  记者:女儿是一直跟你站在一起,支持你的决定吗?
  吴军:是的。她对中学课堂是不满足的,总是问我“为什么10分钟就能讲清楚的内容,老师要反复讲几节课呢?”而且,她天生就喜欢学习,从来没有把学习当成一份苦差事,学得很自信,也很轻松。
  记者:你给女儿现在的表现打多少分?有没有遗憾?
  吴军:我打90分。遗憾之处在于这些年里,她失去了很多集体生活的机会,社交圈子还不够广,社会活动参加得太少。
  记者:你认为你的这种培养方法有没有普遍意义?
  吴军:我认为有一定普遍意义。我的女儿并不是神童,她的这个智力资质在我教的学生中,每个班都能找出两个来。她的成功靠的是对知识的浓缩,靠的是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。
  记者:从女儿身上,对你的教育工作有没有启发?
  吴军:我最大的感悟就是,在学校里“因材施教”太重要了,在同一个班里,几十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,老师只能将就中段的学生,结果能力强的吃不饱,能力差的又消化不掉,反而耽误了很多学生的学业。 -记者 汤寒锋

最新评论

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
限 500000 字节